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蒸氣龐克錶的週邊開發

量產版最後定稿的圖

在預購結束以後,我們根據客人的回饋加重了刻度的顏色,這樣大家會看得比較清楚,順便也把中間圖的偽3D效果再做了強化喔。(如圖,是螢幕上的設計原稿)
不過由於我們委託的手工錶工作室本月訂單超多,本月還無法處理到我們的,敝工作室得延期到明年1 月中交貨了,非常的抱歉,請大家再等待一下。

另外我們增加了兩個黃銅錶頭的名額,如果您想跟兔娘教結緣,請把握這可能的最後機會唷。^^!!
https://seller.pcstore.com.tw/S166338361/C1413111771.htm

然後以下是之前的樣品照片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實驗:netjack2實測(聲響艦隊運算)

加法 VS.取代

之前我們一直有提到一件Linux 做音樂的特別優點,就是可以分散運算,一台電腦撐不下的效果器、軟體音源,可以分散到內網的其他電腦去做,這個影片是我們實際測試的結果——成功地在左邊的MZ-530 (插midi鍵盤)上控制右邊的另一台電腦(代號sakurabomb)上的兩個軟體音源,然後發出的聲音是送回MZ-530。

在Mac世界是只有Logic 軟體舊的版本才可以這樣做(要每一台電腦都裝Logic才可以,然後新版的似乎被取消了); Soundgrid 也有類似機能,可以服務Mac與Windows電腦,但並非買Soundgrid 伺服器就好了,還得搭配其專屬介面卡,最便宜的方案也要1600美元,而且也只能用上面的效果器而已,沒有軟體音源可用。

Linux的JACK方案好處就在這裡,不需要特殊的硬體介面卡,甚至不用新電腦,把家裡的舊電腦(甚至是舊手機)改裝成特製化的Linux+jack 系統接上網路,就單單好好跑某一個軟體音源即可。這樣的電腦就當我們筆電的「運算力護衛艦」,我們的世界就不存在因為電腦CPU 不夠力,要換新電腦的事,「旗艦」用習慣可用常常久久。

一兩年買一次新電腦,舊電腦就丟掉多浪費啊,不斷以1換1,為什麼不1+1+1…..>1 呢?

嗯…組出越來越多的「護衛艦」結成「聲響艦隊」才是我們世界的玩法呢。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Musicha 筆電對音效界面的相容性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Musicha 的電腦產品採用特化型GNU/Linux 系統,雖然製作音樂的效能好、資源多,但是Linux 對錄音界面的支援度到底如何?總是讓新手怕怕的,那麼以下就為大家解說,現代Linux 支援的音效界面(audio interface,也有人稱為錄音界面)、硬體混音器其實非常多

首先現代錄音界面最主要的是用USB,在USB型的錄音界面的重要標準是 UAC標準(USB Audio Class ,目前最新的是UAC3 標準,不過這跟 “USB3” 不一樣喔 ),Mac 電腦跟Linux 共享了同一個UAC2(以及3) 驅動程式,所以在 Mac 電腦上免安裝驅動程式直接可以運作的音效界面,Linux 也完全可以(UAC3 的裝置則是從去年中發布的Linux 4.18核心開始支援,我們系統核心已經可以方便地升級到Linux 5囉)。

例如說初學者入門常常購買的 Focusrite Scarlett 2i2、Alesis io2 express 等等就是,Linux 直接能驅動它們,而今日的USB麥克風、獨立式合成器鍵盤、甚至是數位黑膠播放器/錄音帶轉錄擷取裝置,其實都是整合了音效界面的機能,他們幾乎也都是UAC裝置,比方說Roland的 JD‑Xi 合成器鍵盤就可以跟我們的系統連接,而且有神奇的0.4ms的超級低又穩定的音訊延遲。

如果說要「推薦」的話,初學者預算有限,前面提到的2i2或者io2 express、Tascam US 2×2 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其他的錄音界面,購買時要確定它是不是UAC(也有人稱為”class級”裝置)的,如果預算很夠的話,我們會推薦官方支援Linux 最好的 – Arturia的 AudioFuse(連往Digilog網站的介紹)是機能非常讚的一台。

如果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裝置到底是不是UAC 標準裝置,或者是舊式非USB界面(PCI 、firewire 等等)不知道Linux 下可不可用,可以查看
1. AV/Linux 這另一個專注音樂製作的Linux 發行版(我們的系統則是整合另一個 “KXstudio “的)論壇所整理的相容Linux 的錄音界面資訊

2.Linuxmusician論壇的這篇 也可以,其中要留意’SUPPORT‘ 的項目是不是”Fully working ” (完全可以運作),如果不是的話,很可能會有硬體只能發揮部份功能 之類的狀況,要特別留意。

3. 可以在Linux audio wiki 上搜尋,他的資訊會比較多,甚至可以查到各種Linux 專業音樂軟硬體

最後,我們附上這個錄音界面設定/切換的教學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