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續談筆電電池的養護

雖然之前發表過前文,不過最近有我們Musicha 的顧客剛好來訊提到筆電電池退化的問題,有些疑難,發現原來還是有些認知或者長期習慣上的誤謬,所以就以這個案例來分享一下。

首先必須要聲明,電池本來就是消耗品,同樣的電池你可以故意用到半年電池就膨脹,也可以用了5~6年後電池才完全不堪用。養護在追求的是合理的消耗,簡單說使用原則是

你有在用電池,電池才有消耗;
長時間沒在用電池時,避免非必要消耗。

我們開始摘錄顧客跟我們的對話來講解。

這裡我們顧客有一個認知錯誤(灰色文字方塊),鋰聚合物電池不能「快沒電」再充電,還記得我們上一篇有提到,鋰離子系電池(鋰聚電池是其中一種)怕的是電太飽與沒有電嗎?所以充電應該是能充電就充,要避免用到快沒電。一般來說真的不得已,用到低於10 %以下就必須充電(或者關機),想要對電池好一點,那就是低於30%就要開始充電。

基本上比較好的用法,是只要看到有插座,那你就可以開始插市電,也給電池充電。再來,使用電池電力的觀念跟舊式鎳鎘電池不同,鎳鎘電池有記憶效應,使用一定要衝到飽,再開始使用到完全沒有電為止才可以充電;但是現代的鋰離子系電池….

鋰離子系電池沒有記憶效應
沒有記憶效應
沒有記憶效應

不需要一口氣把電池用到沒有電

很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所以正確的用法,是你隨時可以充電。更進一步,使用的放電深度(DoD)也影響電池壽命,同樣是一次的循環,如果電池一口氣從100%使用到0%,會比兩次的80%使用到30%有更大的衰退,非必要的話不需要總是一口氣充電到100%然後一口氣用到沒有電(如果有必要一口氣放電那麼久,只要記得避免用到「完全沒有電」即可,而且盡快1天內趕快充電起來)。而是能充電時,隨時就充電,例如從56%用到41%,可以充電,從70%用到 33%,也可以充電。

這邊第一行有錯誤的理解,電池沒電時你插上插座時,就可以繼續工作了,完全不用等到電池充飽電才開始工作。很久很久以前的筆電或手機會怕同時充電以及使用,會擔心供電問題,現在的不會,因為市電的電源直接供給你的操作,電池充電則是旁路(bypass)供電在進行,此時你能操作電腦,供電並不是 市電->電池->電腦 ,而是直接市電->電腦,同時間市電->電池。

說到這裡,如果不是「長時間沒在使用電池」這個前提?

  • 如果你的工作型態,就不是長期在辦公室的話,常態跑外勤的話呢? 如果你是很深度的超長時間要使用電池電力,那充電到100%開始使用到10%~20%,並不是錯誤,你今晚充到100% ,明天出門就開始用電池(如果不是隔天就用,而是一個星期後、一個月後、一年後才開始放電就不太好囉),這很ok ,請記得電池是消耗品,就像衛生紙是消耗品一樣,你要確保你的電池購買商源。(趁機工商一下,敝牌的筆電都可以跟喜傑獅買新電池喔 )
  • 如果你外勤使用有,但是頻率中等呢?(例如一個星期有三天)那麼限制充電設定限制充到80%也還不錯
  • 如果你常態是室內使用為主,那你可以很安心的設定到60%或70%(小編喜歡充到70%然後小用一下慢慢放電到65%,再接上插頭)
  • 如果你的筆電是長期在封存狀態(末日備戰或者防災??),那麼就充到65%,如果電腦有讓電池保持在「運送狀態」的功能(電池會「關閉」,直到通了市電才會「啟用」),例如Steam Deck有此功能,那也可以啟用。然後每半年開機來檢查看看,因為電池沒有用也會些許自然放電,就把它充回50%~65%之間,再繼續封存。

最後說一下,Linux 發行版如何檢視自己的電池健康度?

不分發行版以及你使用的桌面環境,你都可以從發行版的網路軟體套件庫安裝upower這個公用程式,使用時執行

 upower -i /org/freedesktop/UPower/devices/battery_BAT0

就可以查閱,以筆者的MZ-530為範例(2020年)l

energy-full-design: 就是電池的設計總電量,理論上剛出廠會是如此(不過實際上通常會有一點點落差)

energy-full: 就是你的電池現在最高實際能充的總電量(前文提過有 電解質膜(SEI)累積會越來越厚,所以你能充的電量就越來越少)

capacity: 就是前面的energy-full除以energy-full-design,筆者的MZ-530的總電量只剩下出廠的90%了(不是充電充到的那個90%),用到2003年第四個年頭了,這樣是還不錯的成績(也是不時有使用電池的喔)。那你的筆電用到第四年,電池狀況如何呢?以後要好好保養電池喔 😛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很多人忽略的——筆電電池的養護知識

10/3 修正容易誤解的地方與新增舉例 , 9/27 修正筆誤


我們一直都有分享提醒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給每一位我們Musicha 筆電的客戶——我們的筆電韌體有flexicharger的功能,如果長期把筆電接市電的話,也就是把筆電當桌上型電腦用,很少用到筆電電池的話,需要限制電池充電最高只能充到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在60%~70%之間,這樣可以長保電池的健康。

但是這樣做的原理是什麼?在中文的世界一直乏人解說,很有玄學的味道,我們今天就來分享,破解玄學。

其實有一本很好的現代充電電池科學的科普專書,叫做Batteries in a Portable World ,可以在美國亞馬遜買到他們的專書,而且他們還有名為「電池大學」的網站,應該算是該書的網路電子版,上面有章節目錄,各章節還是分成獨立分頁可以好好了解各種充電電池原理的科普。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現代3C 產品主要用的是鋰離子聚合物電池(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ies,縮寫:Li-Po) ,它是從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 ,縮寫Li-Ion)改良而來的(Li-Ion 內部使用液態溶液有漏液的問題,Li-Po 改成用膠態或固態,安全性較好),這一類電池沒有記憶效應,忌諱完全沒有電或者電太滿,有害電池壽命,它的使用壽命算法通常以使用循環來算。使用循環的意思是假使今天你的電池從70%用到20%,那裡就是使用了0.5次的循環;如果你把電池充電到100%,再從100%用到50%,這樣加起來總共就是用了一次循環。

一般廠商多半會保證電池可使用300~500次的使用循環,但是實際上不一定這麼理想,其實還受到電池的溫度、放電深度(DoD,從100%放電到0% 這是極深度放電,從70%用到65%的話很淺 ),因而電池其實會老化的更快。

更進一步的,電池「保存時」(筆電長時間插市電當桌機使用,電池的電量多少?)的電壓多高?保存多久?這是最大的關鍵。這怎麼說呢?

這是因為充電的過程,電壓會逐漸升高,而且電極會發生電解質氧化產生電解質膜(SEI)導致電極鈍化,電解質裡的鋰離子也降低(這是每個循環不可逆電量越來越少的原因)。 每顆電池的電壓高於 4.10V後,電解質氧化狀況會變大 (這是大約 85~90%的電力時的電壓, 鋰離子系的電池在 4.10V含以上就被視為高電壓),這種情況比使用的循環次數多的危害更大,電池處於高電壓的時間越長,退化的速度就越快,如果長時間如此,加上電池又長期處於高溫(電池溫度>30度就是高溫)又會更快,這不是線性可預測的下降,而是陡然地下降。理想狀態是如果真要充電到頂點,那就要開始使用電池電力(放電),漸漸「紓壓」下來。

那長時間接市電,筆電電池最好的是保持多少電量呢? 經過測試(參看之後的參考來源文章),這個黃金數字是60~ 65% ,此時電池在3.90V,電池內的壓力小,它可使用的 循環數會提高到 2400~4000,這是最佳的平衡點,長時間可以保持電池健康,臨時要拔除電源,把筆電搬到別的角落(例如會議桌、餐桌等等)工作,也還有足夠的電力可以使用。

本文參考「電池大學」的以下章節寫成,非常推薦那邊更為詳細:

BU-808 How to Prolong Lithium-based Batterie

BU-808b: What Causes Li-ion to Die?
另外 BU-701 也蠻值得看的

PS. 不能充電到100%嗎? 其實可以的,就是充到頂點以後,然後馬上開始使用(放電降低電壓,減少電解質氧化的時間),這多半發生在你要出遠門需要長時間用電池電力辦事的時候;如果是手機,因為手機本來就是用電池電力的情境多,充到100%(不過這個100%可能是手機商「善意偽造」的,實際上可能只有95%左右,反正你感覺不出來)再一路用下來很常見,或者好幾天都是在室內為主,偶而出門30分鐘~1小時,設定充電閥門到最高80% 也是不錯的作法。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外接顯示卡盒/顯示卡採購指南

11/17 更新:再次勘誤,更正TB3/TB4傳輸上的損耗問題

MF-14V筆電連結外接顯示卡盒

我們 Musicha鮮少出品獨顯的筆電機種,因為高效能GPU 運作會產生EMI (電磁干擾),如果是在筆電內,很容易就近干擾內建的類比音效線路,產生意外的電子噪訊,不利專業音樂製作(混音的時候你就知道麻煩了….)。

取而代之的,我們的筆電產品一定都配備高頻寬的Thunderbolt3或Thunderbolt4 (縮寫為 TB3 或 TB4)的連接埠,可以外接顯示卡盒,安裝桌機用的顯示卡/繪圖卡(外接顯示卡盒+顯示卡簡稱為 EGPU),顯示卡盒有做好屏蔽,加上遠離筆電,我們就可以安心了。另外以創作角度來說,EGPU就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長時間渲染出精緻 3D作品或 AI畫作等等),而且….

表面上看似同樣型號的顯示卡來說,筆電+EGPU的組合,其效能>>>具備同樣顯示卡型號的獨顯筆電版本,因為….比方說同樣是3080,筆電獨顯版的Nvidia RTX 3080的顯示記憶體(VRAM)與cuda核心數其實是桌機版的降級,或者可以說筆電獨顯版的RTX 3080=桌機版RTX3070 Ti因為cuda數都是6144….

更進一步,在我們準備採購前,先了解一下

EGPU的限制

顯示卡在外接顯示卡盒跟插在桌機主機板的使用差異,是在資料頻寬上,GPU本身的運算速度其實不受影響。但目前最好的TB4的資料傳輸頻寬也只有到32Gb/s,相當於PCIe 3.0 x4的頻寬,而桌機的顯示卡會使用PCIe 3.0 X16或者新一代的PCI 4.0X16 。所以EGPU方案的資料從主記憶體進到顯示卡記憶體的載入時間(loading)會比較長,但不影響GPU運算速度

簡單說,渲染作業影響不大,遊戲即時運算會受到影響

  • 如果是純粹當運算工具,(3D作品製作以及 AI 繪圖等等),桌面顯示卡多有力,只要供電可以負荷,它就能發揮到多少,跟桌機的差距不明顯(可以參考這個youtube影片的benchmark實測
  • 如果是玩遊戲的話,因為是即時運算產生畫面,可能頻繁從主記憶體載入大量材質檔進入GPU的顯示記憶體運算,例如說進入新的建築物時或者新角色出現,突然開始頓(切換場景時,載入新這個場景的材質檔),1080p含以下的畫面解析度比較不會需要到大頻寬,但是4K甚至8K解析度+超高圖像品質(非常大的材質檔),就會比較有效能損耗,畫面輸出方式又有差距
    • EGPU回送畫面回筆電的螢幕的話,有很大的損耗(不管是TB3、TB4都會),因為 TB3/TB4 有保留給視訊回傳的頻寬,比較弱的TB3實做(參考文章)又會導致資料傳輸頻寬又更少一點,導致140 fps的遊戲可能變成只有60FPS
    • 從顯示卡輸出螢幕的話,損耗較低,甚至沒有損耗,TB4又比TB3好一些,因為有些比較不好的TB3硬體實做,即便沒有把畫面回傳筆電螢幕,卻還是保留輸出畫面用的頻寬

再來,我們來談談怎麼採購顯示卡與顯示卡外接盒組。

顯示卡盒的採購建議

  • 供電瓦數(W):要匹配你想要的顯示卡的瓦數,通常顯示卡廠商推薦的瓦數主要會是CPU+顯示卡合起來的總值,但是我們顯示卡盒只要供應顯示卡本身即可,筆電上的CPU有自己的獨立供電,所以這部份請以顯示卡的 TDP 做參考值比方說Nvidia RTX 3090 是350W,然後去看那個顯示卡的評測GPU會上升到550W之類的,然後去挑適合的顯示卡盒,切記,供電不是買剛剛好就好,一定要大於550W 有相當的瓦數,例如 650W或700W的外接顯示卡盒
  • 顯示卡的尺寸:顯示卡盒有大小不同的尺寸,要留意你買的顯示卡盒會不會塞不進去?尤其要留意顯示卡的「厚度」,因為現代很多高效能顯示卡加上他的散熱器,可是2~3的卡槽的厚度
  • 電源:現代顯示卡除了PCIE X16本身提供的75W,還需要額外的供電,一般顯示卡盒提供的是兩個8 pin的電源接線,市售顯示有的是做兩個8 pin,有的是三個8 pin,如果顯示卡是做三個的話,可以加買電源分叉線,如果沒有把握的話,顯示卡以選購兩個8 pin的最沒有問題
  • 顯示卡盒本身會不會需要額外的驅動?這種顯示卡盒會強調它有額外提供有線網路卡、 更多的USB孔的功能,這個可能沒有Linux 驅動,要特別搜尋相關的Linux 可用性情報
顯示卡盒要塞得進顯示卡,這是我們的 Aikito Node Titan顯示卡盒

顯示卡的採購建議

畢竟我們是以創作為主,所以關注的點如果以Nvidia為例,重點是 Cuda數以及顯示記憶體大小。 Cuda簡單說就是運算力,Cuda影響到的是你的渲染時間長短,例如你是一天算好你的3D動畫,還是花三天算好你的3D動畫,不過更重要的,應該是顯示記憶體(VRAM)的大小,VRAM不夠大你的3D模型可能就不用做了,或者 Disco Diffusion 你最多就只能在本機畫個512X512尺寸的圖。

顯示卡選購我們建議首看VRAM大小,次看Cuda

畢竟算力低就只是「生產效率」慢一點,但是VRAM不夠就不用玩創作了。

當然這邊你就會發現「繪圖卡」(例如 A5000)跟一般的娛樂用顯示卡的差距,繪圖卡都有海量的VRAM, 16GB、 24GB、 甚至 48GB等等都有,只是工作頻率比較低+低能耗,不像娛樂用顯示卡動不動就來個超頻什麼的。如果你有錢的話,繪圖卡當然是首選,敝人這邊假設大家只買得起娛樂卡好了,那會推薦大家看顯示卡從 12GB起跳,例如RTX 3060、RTX 3080都有 12GB的版本,RTX 3090甚至有 24GB,現在 30系列顯示卡價格大降價以後,真的是買這些顯示卡的絕好時機

更進一步,以Nvidia 30系列顯示卡來看,有很多的特殊描述,例如 OC(超頻)、LHR(鎖 hash 算力,這跟9/1以前的乙太幣挖礦有關,AI運用或3D繪圖不大受影響),就創作的立場,這邊我們建議就不用特別看關注是否有超頻,畢竟長時間渲染或者訓練AI、推論AI等等,我們希望的是顯示卡的穩定度,而不是突發的瞬間超頻(玩遊戲的需要),甚至是維持在低頻率運作都ok的啊,另外還有風扇有漂亮霓虹旋轉燈跟沒有的差別,這個就自己斟酌囉

最後就是建議大家把握時間,畢竟Nvidia現在跟顯示卡品牌合作大清倉,有些顯示卡已經清的差不多囉。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Spotify Linux版官方套件庫的簽章問題

最近可能大家在apt更新時,發現 Spotify官方的套件庫簽章有狀況,apt抱怨找不到5E3C45D7B312C643.公鑰,因為資安的疑慮,你也無法安裝或更新Spotify了。

在網路上Ubuntu /Debain論壇可能找不到解法,其實解法就在Spotify官方網站的Linux版下載頁上:

curl -sS https://download.spotify.com/debian/pubkey_5E3C45D7B312C643.gpg | sudo apt-key add - 

上述這個動作會匯入Spotify 官方提供的新公鑰

然後,你就可以按Synaptic的重新載入(如果你本來有啟動Synaptic,請先關閉Synaptic然後再啟動 ,讓它讀取到新的公鑰 ),或者是使用文字指令:

sudo apt-get update 

那這樣Spotify 的套件庫就有新的公鑰驗證,apt 核驗正確,我們就可以正常更新/ 安裝了,而且用得安全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Musicha使用的Linux核心與CPU調速

首先解釋什麼是「核心」,核心(kernel) 可以說就是一個作業系統(OS) 的心臟,或者說是引擎,Linux 其實只是一個核心,通常專業上提到完整系統時,我們會用「Linux發行版」或者 GNU/Linux 系統來描述,Linux 核心只不過就只是個引擎,還需要 GNU等等的自由軟體的各種作業系統的元件組合起來,才會是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

MacOS 或者 Windows 的設計,是一個作業系統「產品」只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要應付各種各樣的不同使用情境,因此,該核心的調校必須折衷適用於所有使用情境,除非你購買不同方案的作業系統產品。GNU/Linux 系統跟前兩者最大的不同,是開機進入grub多重開機程式時,你可以選擇不同的核心開機,來進行不同的使用情境每個核心就像是不同引擎,有各各不同的專擅性能趨向。

開機的第二個畫面,這就是grub,這個畫面會倒數2秒,如果時間到沒有按上、下鍵移動選項,就會自動用預設的核心開機

如何選擇想開機的核心呢?請選擇第二個選項的 advanced option / 進階選項 就可以選擇想要用的核心開機

以Musichavl (MX Linux based)為例會看到這樣的選擇

我們會看到每一個選項, 這邊說明一下各種核心的差異跟特色

  • liquorix 核心:這是我們Musichavl們現在預設啟動的核心,他是經過特殊調教過的低延遲+高效能核心,適合專業音樂製作、遊戲,不過也因此很耗電,CPU調速也沒有powersave 模式(省電)的選項,而且它的performance 、Ondemand的調速模式都會比通用核心的「兇猛」許多
  • 即時核心:後贅詞為’rt’ 或者’realtime’ 都是,是超低延遲的即時核心,理論上可以比Liquorix 更低延遲,但耗電的狀況也是可想而知,需要低延遲的專業音樂任務上不一定就比liquorix更好,可以自行測試比較看看
  • 一般的低延遲核心:這樣的核心會有’lowlatency’ 的後綴描述詞,會比 Liquorix 的弱一點,不過一樣適合專業音樂製作
  • 通用核心:Ubuntu 系的話會顯示 “generic” ,或者畫面上看到的 mx(MX Linux 官方打包的通用核心),中規中矩,適合一般桌面用途的使用

這邊要別留意的,在不同類型的核心中,一樣名稱的CPU調速模式( cpu governor),會有不一樣程度的調速行為,所以Liquroix的 performance 會比 通用核心的performance 猛烈一些。

這麼多核心的使用概念有點像方程式賽車可以按照賽道特性、氣候更換車子的引擎以及各種零件,也類似賽車跟一般轎車的對比,因此在更換不同調校的核心以後,一個GNU/Linux 系統可以比一般的作業系統有著在特定領域情境所需要的超群性能,你不須跟「大眾」的通用需求妥協。

只要一開機時選擇你要用的引擎即可 ^^

補充,我們Musichavl 由於是以OEM模式安裝,所以(systemd)的模式無效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在Linux 版Steam 遊戲平台上玩Windows 遊戲的補遺

首先很重要的,我們必須安裝好Vulkan 繪圖驅動程式,要安裝mesa-vulkan-drivers

安裝好以後,打開Steam,到「設定」-Steam Play底下

要開啟「Enable Steam Play for supported titles」的選單,就可以在Ubuntu Linux上玩已經支援的Windows遊戲囉,另外,「為所有其他產品啟用Steam Play」也可以開啟,但就不一定每個Windows遊戲都能在Ubuntu Linux 下完美遊玩了…

沒關係,我們可以到ProtonDB 網站搜尋自己想玩的遊戲,看看其他玩家的回報,有些本來不能執行的遊戲可能只要作小小的參數調整就可以玩囉。

GRIS
game GRIS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實驗:netjack2實測(聲響艦隊運算)

加法 VS.取代

之前我們一直有提到一件Linux 做音樂的特別優點,就是可以分散運算,一台電腦撐不下的效果器、軟體音源,可以分散到內網的其他電腦去做,這個影片是我們實際測試的結果——成功地在左邊的MZ-530 (插midi鍵盤)上控制右邊的另一台電腦(代號sakurabomb)上的兩個軟體音源,然後發出的聲音是送回MZ-530。

在Mac世界是只有Logic 軟體舊的版本才可以這樣做(要每一台電腦都裝Logic才可以,然後新版的似乎被取消了); Soundgrid 也有類似機能,可以服務Mac與Windows電腦,但並非買Soundgrid 伺服器就好了,還得搭配其專屬介面卡,最便宜的方案也要1600美元,而且也只能用上面的效果器而已,沒有軟體音源可用。

Linux的JACK方案好處就在這裡,不需要特殊的硬體介面卡,甚至不用新電腦,把家裡的舊電腦(甚至是舊手機)改裝成特製化的Linux+jack 系統接上網路,就單單好好跑某一個軟體音源即可。這樣的電腦就當我們筆電的「運算力護衛艦」,我們的世界就不存在因為電腦CPU 不夠力,要換新電腦的事,「旗艦」用習慣可用常常久久。

一兩年買一次新電腦,舊電腦就丟掉多浪費啊,不斷以1換1,為什麼不1+1+1…..>1 呢?

嗯…組出越來越多的「護衛艦」結成「聲響艦隊」才是我們世界的玩法呢。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Linux 可以用高階的音效界面嗎? 以Tascam SERIES 208i為例

我們客戶都很喜歡曬貓XD

雖然之前我們曾經提過這個議題

基本上,相容性是很OK的。但是還是很多人擔心說:高階的音效界面( audio interface )真的相容於Linux 嗎?又選購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這次就分享我們一位購機客戶郭先生的案例。

他購買的是知名大廠Tascam 今年新出的專業音效界面: SERIES 208i ,它最高可以接20個輸入,總共有8輸出,是非常豪華的一台音效界面。

Tascam series 208i 與 MZ-530 筆電


目前他可能是全世界使用Linux的音樂工作者中第一個買的,在購買前,他就研究過Tascam 官網的產品規格( spec),注意到驅動程式有標榜「USB Audio Class2.0」,也就是我們以前提到過的 UAC2.0標準。然後更進一步,一般的高階音效界面通常有個狀況,就是越高階軟體控制月多越少實體按鈕,然而軟體控制就會只提供Mac或者Windows 版的附屬軟體,Linux 就哭哭了,要透過Wine相容層很麻煩或者用網頁界面(後者還好),但是這一台不一樣,都是做成實體旋鈕,Linux上使用就方便許多了。

目前他實測取樣頻率96k Buffer size 設為128,Period/Buffer設 3,可以穩定運作,實測延遲是4ms(Cadence記得要用Force Restart重啟,才會消除舊參數),如果是現場表演情境,取樣頻率改設48K ,延遲應該還可以壓到2.6ms,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要(要同步錄音自己樂團的演奏)可以考慮,然後我們這位客戶已經實際測試把演奏直播到Twitch上,效果很不錯呢,而且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同樣的東西在Windows上, 多軌收音時不能直接掛效果器 playback監聽給樂手,但是我們有JACK,就可以輕易達成這一件事情囉。

結論,購買大型音效界面時,要支援 UAC 驅動,控制旋鈕最好是滿滿的實體旋鈕/按鍵,其次是提供網頁控制界面,這樣在Linux 下使用就高枕無憂囉,國外社群目前最推薦的大型音效界面是MOTU AVB和 Focusrite的18i18 ,然而它們是超高階,如果是4~5人的樂團編制,看來Tascam SERIES 208i 會變成新寵兒呢。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Ubuntu 如何更新/安裝新核心

這個可能是讓人困惑的問題,這邊特別提出來。

很重要的一點是除非必要,不然不要手動去安裝 linux-image-5.0.0_23-lowlatency 一類的東西,因為其實你必須同時裝linux-image-5.0.0_23-lowlatency、 linux-modules-5.0.0_23-lowlatency (硬體的驅動程式)等,也就是每一次有了新的核心(apt 更新機制其實每幾天就會「偷偷」增加),你都要這樣手動去把他們找出來。

比較好的方法是要安裝 Linux-generic-hwe-18.04 , lowlatency 的話則是安裝 Linux-lowlatency-hwe-18.04 ,這樣以後有穩定版的核心時,更新這兩個套件,就會自動安裝穩定版的最新linux 核心的相依套件組,你就不用辛苦自己手動一個一個把他們裝起來了。

generic-hwe-18.04
lowlatency-hwe-18.04

這樣就可以輕鬆地隨著更新,保持在最新的穩定版Linux 核心。不過你會開始發現開機時,開機選單-進階裡面有好多過去安裝過的Linux 核心,你現在已經沒有在使用了。一個現代的Linux 核心佔用硬碟空間也不小,我們會建議只保留你確定很沒有問題的舊版核心(例如我們隨機預裝的),還有最新的generic、lowlatency 核心,其他都可以在synaptic 移除(請記得,連他的module 套件也要移除喔)

發佈日期: 2 則留言

Musicha 第一部動畫電影制作決定

Musicha劇場版製作預告
Musicha劇場版製作預告

眾望期待,美好微笑公司、胖呆公司與我們慕思夏工作室跨國聯合宣佈共組《慕斯夏:飛我去金星》劇場版制作委員會,導演由知名監督蕭邦老師擔當,預計2109年上映。

本作品將應用業界最嶄新的技術,不只是靜態的電影,更融合了VR、ARG實境遊戲的玩法,委員會所屬各企業製作的特殊筆電、玩具、人偶都隱藏著特殊互動科技,在看電影時,觀眾可以跟螢幕人物互動,比如說用Musicha 筆電 ssh到螢幕畫面上的高科技神之AI主機,甚至改變劇情;電影看到一半,也需要跑到外面到真實的場景尋寶,例如說從台北的電影院坐飛機到大阪去尋找寶物,這是我們想要提供觀眾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跨國超巨大ARG,連赤燭工作室的《還願》ARG ,跟我們的規模比起來,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

目前已經有初始設定:主人翁是個住在貧苦代工星球—火星的小男孩,這個星球上的居民,除了代工以外就只有死亡球比賽不然就是色情行業了,生活苦悶又無聊,而且生活環境很差,天天有莫名核子爆炸傷亡,不然就是警察會隨便毆打人。小男孩聽說在遙遠的兔兔金星上,有個傳說中的慕夏大音樂盒,聽說是遙遠文明留下來的神秘裝置可以讓人類得到救贖….


為了籌措拍片資金,所以我們開始銷售週邊筆電產品,購買我們Musicha 的朋友,就享有跟電影互動—掌控劇情的特殊能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