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把電腦化身成 Linux演奏琴系統

演奏琴系統

這是我們最近一位剛考上大學音樂系的顧客問到的好問題,今天我們把那一夜討論的很多東西整理在這一篇,先說結論,我們的音創電腦當然可以用作現場演奏的用途,這是本來訴求的機能之一,並不只有傳統 DAW幕後編曲的機能,因為….

你買到的Musicha 筆電其實就是一個樂器

一般印象會認為現代用電腦製作音樂就只能純幕後製作,也就是說是花幾小時到幾個星期精雕細琢出一首音樂作品,要作這件事須仰賴專業DAW軟體(數位音樂工作站),除此之外頂多像是用Musescore 打譜之類,就沒有其他方法「作音樂了」,所以不能作現場演奏用。這個印象來自 DAW,畢竟DAW的設計本來就不是為現場「活的」(live)演奏而設計,雖然有少數的DAW開始注重現場演奏的機能,但是畢竟是少數,而且DAW畢竟是沈重的大型軟體,開了DAW卻只演奏一軌,又有一點點大材小用?

更進一步,如果不是「能演奏」就好,而是把電腦+純MIDI主控鍵盤組合起來,達成專業的演奏琴那樣的水準的東西,又是更少人觸碰到的議題了,而且這還涉及鍵盤手演奏鍵盤樂器的好操作性(並非編曲者手拙地用鍵盤「拉」小提琴或者「吹」豎笛等等),好在我們Musicha 音創筆電的軟硬體系統可以達成現場演奏的任務。

我們Musicha 的筆電系統得益於 專業的JACK低延遲音訊系統,它把音訊繞接的機能直接變成一個系統服務,而不像傳統DAW只有在DAW軟體內部才能進行。

以上圖為例,上圖有兩個視窗,上面是Bristol軟體音源(模擬40幾種經典鍵盤合成器)的Moog Voyager 琴,下面是JACK2的接線繞接(routing)的一個前端界面,非常簡單拉三條「虛擬導線」,就只是:

Korg的Micro key主控鍵盤的midi輸出演奏訊號接到”Moog Voyager” 軟體音源的MIDI輸入孔(紅色元件),然後發出來的聲音訊號再接到實際的音效硬體(藍色元件)的左右聲道發出聲音。

非常的簡單,不涉及DAW軟體。或者說整個GNU/Linux系統就是一個巨大的DAW軟體( 藉由JACK2)。-而且傳統DAW 對於MIDI鍵盤/裝置的使用邏輯是「錄製midi演奏訊號」,所以通常一個 MIDI鍵盤只能接到一軌(因為要錄製),不過JACK系統不只可以讓我們一對一,也可以一對多(一個MIDI鍵盤一次控制複數的軟體音源)也可以多對一(多個MIDI鍵盤控制一個軟體音源),比方說可以用三個MIDI鍵盤來控制一個管風琴音源(就像演奏真的管風琴一樣)。像這樣演奏琴的用法,在我們的youtube頻道上,其實好幾個影片就是藉由這樣錄製成的(也有的本來就是直播的存檔)。

更進一步,因為是演奏琴的思考,我們不禁會想是否能從實體的裝置控制Moog Voyager 軟體音源上的那些推桿、旋鈕等等?可以的,因為Bristol 等音源有”midi learn” 機能,只要在JACK2的「接線盤」上把有許多飛線(fader )、旋鈕(knobs ) 的MIDI控制器接到軟體音源,就可以使用”midi learn”的熱鍵,來把實體旋鈕跟軟體音源的旋鈕作對應。

也就是說,對應完成以後,Musicha筆電+MIDI主控鍵盤與控制器+喇叭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演奏琴系統,然後需要「外接」效果器嗎?Linux 上的效果器插件除了在DAW軟體裡面使用外,也可以透過”host” 化身成獨立(standalone)元件在JACK接線盤裡面出現,就可以把軟體音源繼續串接一堆效果器,再輸出音訊到喇叭發出聲音。

當然我們電腦系統上的任何自由軟體系的各種軟體音源,不管是獨立APP式(standalone)或者插件式,都可以這樣用。

不過更進一步,考慮到要演奏的樂種,像前述的Bristol 軟體音源能模擬的琴雖然多,但可能比較接近70末~90年代流行音樂的需要,其他的音源甚至是一大堆比較「電」的現代聲音,如果是要作認真的Jazz、Blues、R&B等黑樂或者要演奏古典鋼琴曲呢?

首先系統裡面有軟體取樣音源機如Qsynth (能使用比較簡單的 sf2 sf3音色庫),還有Qsampler(可以用專業等級的大型 giga、sfz音色庫),然後系統已經有預裝了幾個sf2音色庫,不過單論鋼琴的音色品質,sf2覺得不夠的話,在我們筆電隨附的錄音帶造型還原碟的”B”分割區,裡面有幾個大型開放授權的管弦樂、單一鋼琴的sfz音色庫

最後推薦最頂級的鋼琴、電子琴的LIVE 演奏方案。需要直接拿到舞台上獨奏的話,可能會覺得我們附的自由鋼琴音色還是不夠酐,那我們會推薦Pianoteq這個商業軟體。Pianoteq 是鋼琴軟體音源的兩大,另一個是Keyscape ,前者是物理模擬音源,後者則是取樣音源,剛好Pianoteq 有Linux版。

為什麼我們推薦Pianoteq呢?除了它有Linux原生版外,最主要是它的聲音很真實,Pianoteq 適合鋼琴手、鍵盤手Keyscape 是比較適合不懂鋼琴的人使用,比方說用滑鼠在DAW上拉好midi譜,輸出給Keyscape 演奏,Keyscape的鋼琴演奏聽起來就很有味道了。但是Keyscape 是取樣音源,說白的,就是把演奏者按真實的那個鋼琴琴鍵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各種調變,但無論如何再怎麼調變,音色就是侷限於當初錄下來的聲音與取樣時的演奏者技術,聲音畢竟是死的。

真正的鋼琴手知道,鋼琴的音色是可以變化的,鋼琴演奏的專業程度在於彈奏的「表情」,而Pianoteq的好處就在這裡,它就是真實的模擬出那台鋼琴的物理特性,所以你在MIDI主控鍵盤、MIDI踏板上面各種的動作細節,它會像真正的鋼琴一樣反應出不同音色變化,以下是Pianoteq跟取樣系的鋼琴音源的比較。

最後作個總結,Linux 與JACK帶給我們音樂專業上的許多彈性,不像傳統上認為只能用DAW而已,所以我們會建議買我們的筆電,其實週邊配備不需要跟著筆電一次買到頂,因為您可能沒有認知到它有這樣的能耐,而錯誤配置了自己的寶貴的預算。當你發現,原來Musicha筆電可以組成「演奏琴系統」,您的預算是不是要做不一樣的分配了呢?(複數的MIDI鍵盤、複數MIDI踏板..etc) 😛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實驗:netjack2實測(聲響艦隊運算)

加法 VS.取代

之前我們一直有提到一件Linux 做音樂的特別優點,就是可以分散運算,一台電腦撐不下的效果器、軟體音源,可以分散到內網的其他電腦去做,這個影片是我們實際測試的結果——成功地在左邊的MZ-530 (插midi鍵盤)上控制右邊的另一台電腦(代號sakurabomb)上的兩個軟體音源,然後發出的聲音是送回MZ-530。

在Mac世界是只有Logic 軟體舊的版本才可以這樣做(要每一台電腦都裝Logic才可以,然後新版的似乎被取消了); Soundgrid 也有類似機能,可以服務Mac與Windows電腦,但並非買Soundgrid 伺服器就好了,還得搭配其專屬介面卡,最便宜的方案也要1600美元,而且也只能用上面的效果器而已,沒有軟體音源可用。

Linux的JACK方案好處就在這裡,不需要特殊的硬體介面卡,甚至不用新電腦,把家裡的舊電腦(甚至是舊手機)改裝成特製化的Linux+jack 系統接上網路,就單單好好跑某一個軟體音源即可。這樣的電腦就當我們筆電的「運算力護衛艦」,我們的世界就不存在因為電腦CPU 不夠力,要換新電腦的事,「旗艦」用習慣可用常常久久。

一兩年買一次新電腦,舊電腦就丟掉多浪費啊,不斷以1換1,為什麼不1+1+1…..>1 呢?

嗯…組出越來越多的「護衛艦」結成「聲響艦隊」才是我們世界的玩法呢。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還原碟B區附的SynthV相依libcurl3,跟Steam相依的libcurl4 衝突怎麼辦?

報告大家,感謝Lee姓客人回報我們這個相依性衝突問題,由於現代的各 linux distro都是以curl4為主了,改裝curl3真的很讓人困擾,所以SynthV的官方最新版已經修正,請改下載官方最新的版本(Build 018以後),就可以直接使用囉:


https://synthesizerv.com/download/